首页 > 三系杂交水稻种 > 赣73优明占

赣73优明占

2 张,当前第 1上一张 | 下一张 幻灯播放
赣73优明占
赣73优明占
1 / 2

2021年广西审定,编号:桂审稻2021212号

申请者: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

育种者: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、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

品种来源:赣7A×双抗明占;原审定编号:闽审稻21901、黔审稻21900、国审稻22000、滇审稻22010号。

特征特性:感温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桂中、桂北及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3.0天,比对照深两优514早熟1.4天;抗性: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.5、6.,稻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,白叶枯病病情级别两年分别为5级、7级;中感稻瘟病、感白叶枯病。

产量表现:根据广西“春燕”联合生产试验资料,219年参加广西桂中、桂北及高寒山区中稻组联合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4.1千克,比对照深两优514增产5.17%200年续试,平均亩产52.7千克,比对照深两优584增产3.3%。

栽培技术要点:1.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:桂中、桂北作中稻种植3月中下旬~5月底前均可播种,高寒山区月1日前播种。抛栽叶龄3.~3.5叶,插秧叶龄4.0~.0叶。2.合理密植:亩播种量宜控制在1~1千克,用种量1.5~.5千克。密植规格为2厘米×23厘米,丛插带蘖秧2粒谷,提倡浅插,以利早发,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。.肥水管理.施足基肥,及时施分蘖肥,促进低位蘖早萌发、早生长。亩施纯氮2千克左右,氮、磷、钾比例1:0.:0.8为宜,基肥、分蘖肥、穗肥、粒肥比例5::1:1。水份管理以湿为主,干湿相间,做到“寸水返青,浅水分蘖,够苗晒田,有水孕穗,干湿壮籽。.病虫害防止:重点防治螟虫、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纹枯病等。.因各地栽培条件存在差异,具体栽培措施遵照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指导。

审定意见:该品种达到广西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可在桂中、桂北及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;注意稻瘟病、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。

·2020年国家审定,编号:国审稻20200007

申请者: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、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

育种者: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、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

品种来源:赣3A×双抗明占

特征特性: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5.9天,比对照F优49晚熟.4天。株高12.2厘米,穗长2.8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5.万穗,每穗总粒数00.4粒,结实率83.3%,千粒重27.1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.、4.4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级,褐飞虱级,感稻瘟病,高感褐飞虱,抽穗期耐热性较强,耐冷性较强,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2.1%,垩白度1.%,直链淀粉含量5.%,胶稠度8毫米,碱消值6.7级,长宽比3.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二级。

产量表现:217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72.75千克,比对照F优48增产4.5%;208年续试,平均亩产65.1千克,比对照F优98增产5.34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.47千克,比对照F优48增产4.9%;209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6.76千克,比对照F优48增产3.0%。

栽培技术要点:作一季中稻种植,秧龄宜控制在0天以内。施足基肥,及时施分蘖肥,促进低位蘖早萌发、早生长。亩播种量宜控制在0-5千克,用种量1.25-1.千克。密植规格为3.厘米×23.0厘米,丛插带蘖秧2粒谷,提倡浅插,以利早发,亩插足基本苗万以上。亩施纯氮2千克左右,氮、磷、钾比例1:0.:0.8为宜,基肥、分蘖肥、穗肥、粒肥比例5::1:1。水份管理以湿为主,干湿相间,做到“寸水返青,浅水分蘖,够苗晒田,有水孕穗,干湿壮籽。重点防治螟虫、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纹枯病等。近年来因稻飞虱危害后发生的水稻黑条矮缩、齿矮病较重,赣73优明占不抗稻飞虱,因此要特别注意稻飞虱的防治。
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、贵州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、重庆市(武陵山区除外)海拔80米以下地区、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。

·2020年云南审定,编号:滇审稻2020010号

申请者: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

育种者: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,(唐江霞、吴小燕、黄显波、肖叶青、邓则勤、胡兰香、林成豹、陈明亮、梁水金、熊焕金、叶仰东)

品种来源:三明市农科院和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赣73A与双抗明占组配育成。

特征特性:三系法杂交籼稻。全生育期54.5天,株高14.9厘米,植株直立紧凑,茎秆直径中到粗,茎节包裹,有花青甙显色,基部叶鞘紫色,叶片有花青甙显色,剑叶直立正卷,长3.3厘米,宽2.41厘米,穗抽出较好,熟期转色好。穗长2.7厘米,穗总粒数19.3粒,穗实粒数68粒,结实率8.1%,千粒重7.克,穗姿态强烈下弯,穗有芒、芒初期浅红色且呈顶端分布,穗二次枝梗多、分枝姿态散开,小穗外颖颖尖有花青甙显色,柱头紫色、外颖茸毛密度中,护颖长度短。亩有效穗8.7万穗,成穗率6.6%,易落粒。米质检测:出糙率1.9%,精米率73.69%,整精米率3.5%,粒长.7毫米,长宽比,垩白粒率3%,垩白度5%,直链淀粉1.3%,胶稠度0毫米,碱消值7级、透明度1级、水分13.5%,达到国家优质米三级标准。抗病性鉴定: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.8、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,高抗白叶枯病、抗纹枯病、感稻曲病。01年罗平稻曲病重。

产量表现:参加01—218年云南省杂交籼稻品种试验。207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.千克、比对照增产.4%、增产点率80%,218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3.9千克、比对照增产8.8%、增产点率10%,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7.千克、比对照增产.3%、增产点次率9%。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5.3千克、比对照增产1.5%、增产点率10%。

栽培技术要点:适时播种、培育壮秧,秧田亩播种0~5千克;适时移栽、秧龄不超过0天,一般栽插规格为1X1厘米、2粒谷/丛;施足基肥、早施分蘖肥,亩施纯氮10.5千克,氮磷钾比为1:.5:0.
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,同意通过审定。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30米以下籼稻区种植,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。

·2019年福建审定,编号:闽审稻20190013

申请单位: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

选育单位: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、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

品种来源:赣3A×双抗明占

特征特性:206年区试全生育期40.4天,比对照Ⅱ优明86早熟0.9天;208年续试,全生育期13.8天,比对照Ⅱ优331早熟7.天。群体整齐,株型适中,植株较高,穗大粒多。每亩有效穗数1.0万,株高12.0厘米,穗长2.1厘米,每穗总粒数20.粒,结实率8.%,千粒重6.克。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。米质主要指标:糙米率9.%,整精米率56.1%,垩白度2.%,透明度级,碱消值.0级,胶稠度7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1%,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。

产量表现:01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20.5公斤,比对照Ⅱ优明8增产0.%,达极显著水平;208年续试,平均亩产65.7公斤,比对照Ⅱ优301增产9.0%,达极显著水平。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3.6公斤。01年参加省中稻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0.7公斤,比对照Ⅱ优301增产8.34%。

栽培技术要点:作中稻种植,秧龄为0天。栽插规格以0厘米×2厘米或20厘米×3厘米为宜,每穴栽插2粒谷苗。栽培上重施基肥,早施分蘖肥,配施有机肥及磷、钾肥,亩施纯氮0公斤左右,氮、磷、钾比例1:0.:0.8为宜,基肥、分蘖肥、穗肥、粒肥比例5::1:1。水分管理上掌握深水返青、浅水分蘖、够苗露晒田、复水抽穗、后期湿润灌溉的原则。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。

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:赣7优明占属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。全生育期13天左右,比对照Ⅱ优331早熟7天。产量高,中抗稻瘟病,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。适宜福建省作中稻种植。经审核,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,通过审定。

·2019年贵州审定,编号:黔审稻20190009

申 请 者: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

育 种 者: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

品种来源:赣3A×双抗明占

特征特性: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。全生育期为15.8天,比对照F优49晚熟.6天。株高12.3厘米,株叶型较好,茎秆较坚韧;叶色绿,剑叶挺直;叶鞘、叶缘紫色。分蘖力中等,亩有效穗5.万。穗型较大,穗总粒数为19.5粒,结实率8.7%,千粒重2.2克。粒型较长,颖尖紫色、顶部有短芒、后期转色好。01年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(武汉)测试,米质主要指标为:出糙率7.0%,精米率6.1%,整精米率9.%,垩白粒率12%,垩白度2.8%,粒长.9毫米,长宽比.9,胶稠度67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5.%,碱消值级6.,透明度1级,达部标2级;食味鉴评8分。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“中感”。耐冷性鉴定表现为“弱”。

产量表现:216年省区试迟熟C组初试平均亩产65.千克,比对照F优98增产3.34%;218年省区试迟熟G组续试平均亩产70.千克,比对照F优98增产4.54%。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.千克,比对照增产.9%。0个试点1增6减,增产点率达70%。2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.8千克,比对照F优49增产.2%,个试点4增减,增产点率达6.7%。

栽培技术要点:秧龄为0天以内。栽插规格20厘米×3厘米为宜,每穴栽插2粒谷苗。栽培上重施基肥,早施分蘖肥,配施有机肥及磷、钾肥。亩施纯氮0千克左右,氮、磷、钾比例1:0.:0.8为宜,基肥、分蘖肥、穗肥、粒肥比例5::1:1。水分管理上掌握深水返青、浅水分蘖、够苗露晒田、复水抽穗、后期湿润灌溉的原则。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。

审定意见:适宜于贵州省迟熟籼稻区种植。


(注:以上信息来源国家水稻数据中心https://www.ricedata.cn/variety/index.htm)